撤稿与关注声明
一、撤稿的目的
撤稿的目的是纠正论文中的谬误。
二、撤稿的原因
1. 已经证实论文存在较严重的不可信、学术不端(包括捏造数据和篡改数据)或者非主观的错误,以至于该论文所报道的发现和结果不可信。
2. 论文存在剽窃问题。
3. 论文所报道的研究违反医学伦理规范。
4. 重复发表。
5. 在稿件发表流程中存在严重缺陷。
6. 其他。
三、撤稿声明的撰写与刊登
1. 撤稿声明的撰写:(1)题名:应包括“撤稿:被撤稿件题名(发表期刊、年、卷、期、起止页码)”;(2)明确撤稿声明的撰写主体(原论文作者、作者所在机构、编辑等);(3)正文:应包括撤稿论文信息(包括题名、作者和发表期刊及年、卷、期、起止页码)和撤稿原因,并将被撤稿件作为参考文献列在撤稿声明最后;(4)如果撤稿是因为论文的部分作者行为不当,撤稿声明中可以有所提及;(5)稿件刊发前未被提前告知并征得同意而被列为作者,如果作者提出异议,且被证实的确未授权成为作者之一,撤稿声明中可有所体现;(6)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存在诽谤或侮辱意味的词汇。
2. 撤稿声明的刊登:(1)撤稿声明应该刊登于被撤销论文所发表期刊的所有版本,包括印刷版和网络版(电子版),撤稿声明需在目次页上列出;(2)对于网络版论文,撤稿声明和原来的论文应该互相链接;(3)被撤销论文的所有部分(摘要、全文等)和所有版本都应该明确地标注“撤销”;(4)不能将被撤销论文从印刷版期刊(例如图书馆)或电子资源中删去;(5)撤稿声明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;(6)撤稿声明应该尽快刊登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;期刊刊登的内容由编辑负责,即便作者拒绝撤销自己的稿件,编辑依然拥有最终决定权。如果撤稿还在听证或机构调查阶段,应等得出最终结论后再决定是否撤稿,之前可以先刊登关注声明。
四、关注声明的刊登
1. 论文可能存在学术不端,但是证据不足。
2. 有证据提示研究结果不可信,但是作者所在机构不愿意进行调查,或者拒绝公布调查结果。
3. 编辑认为未能或无法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公正、确定的调查。
4. 调查正在进行,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得出结论。
五、撤稿流程
在保证撤稿声明内容完整、清晰的基础上,编辑应该和所有作者就撤稿声明的内容达成一致,以保证各方的利益。但在无法就撤稿声明的内容与作者达成一致时,如已有充足证据表明必须撤稿,编辑应尽快刊出撤稿声明。杂志稿约中须对撤稿流程和在何种情况下会撤稿进行解释。
六、撤稿论文的引用
如果引用被撤稿论文或撤稿声明,参照以下格式。
撤稿声明的引用:撤稿声明作者.“被撤稿论文题名”的撤稿声明[ 被撤稿件信息: 作者. 论文刊登期刊, 年, 卷(期):起止页码]. 发表的期刊, 年, 卷(期): 起止页码.
被撤稿论文的引用:论文作者. 论文题目[ 撤稿: 刊登撤稿声明的期刊, 年, 卷(期): 起止页码]. 论文发表的期刊, 年,卷(期): 起止页码.
|